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缓存一致性协议
阅读量:5327 次
发布时间:2019-06-14

本文共 12162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0 分钟。

一、动画演示。

1、

2、

#####################################################

二、缓存概念。

  缓存就是数据交换的缓冲区(称作Cache),当某一硬件要读取数据时,会首先从缓存中查找需要的数据,如果找到了则直接执行,找不到的话则从内存中找。由于缓存的比内存快得多,故缓存的作用就是帮助硬件更快地运行。因为缓存往往使用的是RAM(断电即掉的非永久储存),所以在用完后还是会把文件送到硬盘等存储器里永久存储。电脑里最大的缓存就是了,最快的是CPU上镶的L1和L2缓存,显卡的显存是给显卡运算芯片用的缓存,硬盘上也有16M或者32M的缓存。

1、特点。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率很快。L1 Cache()是CPU第一层。内置的L1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L2 Cache()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运行速率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普通台式机CPU的L2缓存一般为128KB到2MB或者更高笔记本、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最高可达1MB-3MB。

   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率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

2、工作原理。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中查找,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没有找到,就从速率相对较慢的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RAM(Random-Access Memory)和ROM(Read-Only Memory)相对的,RAM是掉电以后,其中的信息就消失那一种,ROM在掉电以后信息也不会消失那一种。RAM又分两种,一种是静态RAM,SRAM(Static RAM);一种是动态RAM,DRAM(Dynamic RAM)。前者的存储速率要比后者快得多,使用的内存一般都是动态RAM。为了增加系统的速率,把缓存扩大就行了,扩的越大,缓存的数据越多,系统就越快了,缓存通常都是静态RAM,速率是非常的快, 但是静态RAM低(存储相同的数据,静态RAM的体积是动态RAM的6倍), 价格高(同容量的静态RAM是动态RAM的四倍), 由此可见,扩大静态RAM作为缓存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 但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速率,必须要扩大缓存, 这样就有了一个折中的方法,不扩大原来的静态RAM缓存,而是增加一些高速动态RAM做为缓存, 这些高速动态RAM速率要比常规动态RAM快,但比原来的静态RAM缓存慢, 把原来的静态RAM缓存叫,而把后来增加的动态RAM叫二级缓存

  CPU缓存(Cache Memory)是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的多但是交换速率却比内存要快得多。缓存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CPU运算速率与内存读写速率不匹配的矛盾,因为CPU运算速率要比内存读写速率快很多,这样会使CPU花费很长时间等待数据到来或把数据写入内存。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率。由此可见,在CPU中加入缓存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整个(缓存+内存)就变成了既有缓存的高速率,又有内存的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了。缓存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CPU的数据交换顺序和CPU与缓存间的带宽引起的。

  缓存基本上都是采用SRAM存储器,SRAM是英文Static RAM的缩写,它是一种具有静态存取功能的存储器,不需要刷新电路即能保存它内部存储的数据。不像DRAM内存那样需要刷新电路,每隔一段时间,固定要对DRAM刷新充电一次,否则内部的数据即会消失,因此SRAM具有较高的性能,但是SRAM也有它的缺点,即它的较低,相同容量的DRAM内存可以设计为较小的体积,但是SRAM却需要很大的体积,这也是不能将缓存容量做得太大的重要原因。它的特点归纳如下:优点是节能、速率快、不必配合内存刷新电路、可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缺点是集成度低、相同的容量体积较大、而且价格较高,只能少量用于关键性系统以提高效率。

3、读取顺序。

  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Cache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Cache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Cache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Cache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Cache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Cache后内存。

4、缓存分类。

  Intel从Pentium开始将Cache分开,通常分为一级高速缓存L1和二级高速缓存L2。在以往的观念中,L1 Cache是集成在CPU中的,被称为片内Cache。在L1中还分数据Cache(D-Cache)和指令Cache(I-Cache)。它们分别用来存放数据和执行这些数据的指令,而且两个Cache可以同时被CPU访问,减少了争用Cache所造成的冲突,提高了处理器效能。

5、读取命中率。

  CPU在Cache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Cache中没有CPU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才访问内存。从理论上讲,在一颗拥有2级Cache的CPU中,读取L1 Cache的命中率为80%。也就是说CPU从L1 Cache中找到的有用数据占数据总量的80%,剩下的20%从L2 Cache读取。由于不能准确预测将要执行的数据,读取L2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从L2读到有用的数据占总数据的16%)。那么还有的数据就不得不从内存调用,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小的比例了。在一些高端领域的CPU(像Intel的Itanium)中,我们常听到L3 Cache,它是为读取L2 Cache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Cache,在拥有L3 Cache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6、 说明。

   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Cache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Cache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Cache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Cache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Cache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Cache后内存。 前面是把Cache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下面分类分析。Intel从Pentium开始将Cache分开,通常分为一级高速缓存L1和二级高速缓存L2。在以往的观念中,L1 Cache是集成在CPU中的,被称为片内Cache。在L1中还分数据Cache(D-Cache)和指令Cache(I-Cache)。它们分别用来存放数据和执行这些数据的指令,而且两个Cache可以同时被CPU访问,减少了争用Cache所造成的冲突,提高了处理器效能。在P4处理器中使用了一种先进的一级指令Cache——动态跟踪缓存。它直接和执行单元及动态跟踪引擎相连,通过动态跟踪引擎可以很快地找到所执行的指令,并且将指令的顺序存储在追踪缓存里,这样就减少了主执行循环的解码周期,提高了处理器的运算效率。

    以前的L2 Cache没集成在CPU中,而在主板上或与CPU集成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因此也被称为片外Cache。但从PⅢ开始,由于工艺的提高L2 Cache被集成在CPU内核中,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结束了L2 Cache与CPU大差距分频的历史,使L2 Cache与L1 Cache在性能上平等,得到更高的传输速度。L2Cache只存储数据,因此不分数据Cache和指令Cache。在CPU核心不变化的情况下,增加L2 Cache的容量能使性能提升,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L2 Cache上做手脚,可见L2 Cache的重要性。CPU的L1 Cache与L2 Cache惟一区别在于读取顺序。 CPU在Cache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Cache中没有CPU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才访问内存。从理论上讲,在一颗拥有2级Cache的CPU中,读取L1 Cache的命中率为80%。也就是说CPU从L1 Cache中找到的有用数据占数据总量的80%,剩下的20%从L2 Cache读取。在一些高端领域的CPU(像Intel的Itanium)中,我们常听到L3 Cache,它是为读取L2 Cache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Cache。

    为了保证CPU访问时有较高的命中率Cache中的内容应该按一定的算法替换,其计数器清零过程可以把一些频繁调用后再不需要的数据淘汰出Cache,提高Cache的利用率。缓存技术的发展
总之,在传输速度有较大差异的设备间都可以利用Cache作为匹配来调节差距,或者说是这些设备的传输通道。在显示系统、硬盘和光驱,以及网络通讯中,都需要使用Cache技术。但Cache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复杂,成本不菲,使用现有工艺在有限的面积内不可能做得很大,不过,这也正是技术前进的源动力,有需要才有进步! 随着CPU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也能轻易的集成在CPU内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用集成在CPU内部与否来定义一、二级缓存,已不确切。而且随着二级缓存被集成入CPU内核中,以往二级缓存与CPU大差距分频的情况也被改变,此时其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可以为CPU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级缓存上有差异,由此可见二级缓存对于CPU的重要性。
    CPU产品中,一级缓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间二级缓存的容量则分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级缓存容量各产品之间相差不大,而二级缓存容量则是提高CPU性能的关键。二级缓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导致CPU内部晶体管数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积上集成更大的缓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
双核心CPU的二级缓存比较特殊,和以前的单核心CPU相比,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内核的缓存所保存的数据要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CPU使用了不同的办法。

 

#######################################################

三、缓存讲解。

   cpu cache已经发展到了三级缓存结构,基本上现在买的个人电脑都是L3结构。

1、cache的意义。

    为什么需要CPU cache?因为CPU的频率太快了,快到主存跟不上,这样在处理器时钟周期内,CPU常常需要等待主存,浪费资源。所以cache的出现,是为了缓解CPU和内存之间速度的不匹配问题(结构:cpu -> cache -> memory)。

    CPU cache有什么意义?cache的容量远远小于主存,因此出现cache miss在所难免,既然cache不能包含CPU所需要的所有数据,那么cache的存在真的有意义吗?当然是有意义的——局部性原理

    A. 时间局部性: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它很可能被再次访问

    B. 空间局部性:如果某个数据被访问,那么与它相邻的数据很快也可能被访问

2、cache和寄存器。

    存储器的三个性能指标——速度、容量和每位价格——导致了计算机组成中存储器的多级层次结构,其中主要是缓存和主存、主存和磁盘的结构。那么在主存之上,cache和寄存器之间的关系是?

 

    举个例子,当你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寄存器存放的是你当前正在思考的内容,cache存放的是与该问题相关的记忆,主存则存放无论与该问题是否有关的所有记忆,所以,寄存器存放的是当前CPU执行的数据,而cache则缓存与该数据相关的部分数据,因此只要保证了cache的一致性,那么寄存器拿到的数据也必然具备一致性。

3、CPU cache结构

(1)单核CPU cache结构。

 

    在单核CPU结构中,为了缓解CPU指令流水中cycle冲突,L1分成了指令(L1P)和数据(L1D)两部分,而L2则是指令和数据共存

(2) 多核CPU cache结构

    多核CPU的结构与单核相似,但是多了所有CPU共享的L3三级缓存。在多核CPU的结构中,L1和L2是CPU私有的,L3则是所有CPU核心共享的

4、MESI(缓存一致性)

    缓存一致性:在多核CPU中,内存中的数据会在多个核心中存在数据副本,某一个核心发生修改操作,就产生了数据不一致的问题。而一致性协议正是用于保证多个CPU cache之间缓存共享数据的一致。

    至于MESI,则是缓存一致性协议中的一个,到底怎么实现,还是得看具体的处理器指令集。

(1) cache的写方式

    cache的写操作方式可以追溯到大学教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一书。

    A. write through(写通):每次CPU修改了cache中的内容,立即更新到内存,也就意味着每次CPU写共享数据,都会导致总线事务,因此这种方式常常会引起总线事务的竞争,高一致性,但是效率非常低;

    B. write back(写回):每次CPU修改了cache中的数据,不会立即更新到内存,而是等到cache line在某一个必须或合适的时机才会更新到内存中

    无论是写通还是写回,在多线程环境下都需要处理缓存cache一致性问题。为了保证缓存一致性,处理器又提供了写失效(write invalidate)和写更新(write update)两个操作来保证cache一致性。

    写失效:当一个CPU修改了数据,如果其他CPU有该数据,则通知其为无效;

    写更新:当一个CPU修改了数据,如果其他CPU有该数据,则通知其跟新数据;

    写更新会导致大量的更新操作,因此在MESI协议中,采取的是写失效(即MESI中的I:ivalid,如果采用的是写更新,那么就不是MESI协议了,而是MESU协议)。

(2) cache line

    cache line是cache与内存数据交换的最小单位,根据操作系统一般是32byte或64byte。在MESI协议中,状态可以是M、E、S、I,地址则是cache line中映射的内存地址,数据则是从内存中读取的数据。

    工作方式:当CPU从cache中读取数据的时候,会比较地址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检查cache line的状态,再决定该数据是否有效,无效则从主存中获取数据,或者根据一致性协议发生一次cache-to--chache的数据推送(参见MESI协议,文章最后的链接);

    工作效率:当CPU能够从cache中拿到有效数据的时候,消耗几个CPU cycle,如果发生cache miss,则会消耗几十上百个CPU cycle;

    cache的工作原理以及在主板上的结构如下两图所示:

 

5、状态介绍

    MESI协议将cache line的状态分成modify、exclusive、shared、invalid,分别是修改、独占、共享和失效。

    modify:当前CPU cache拥有最新数据(最新的cache line),其他CPU拥有失效数据(cache line的状态是invalid),虽然当前CPU中的数据和主存是不一致的,但是以当前CPU的数据为准

    exclusive:只有当前CPU中有数据,其他CPU中没有改数据,当前CPU的数据和主存中的数据是一致的;

    shared:当前CPU和其他CPU中都有共同数据,并且和主存中的数据一致

    invalid:当前CPU中的数据失效,数据应该从主存中获取,其他CPU中可能有数据也可能无数据,当前CPU中的数据和主存被认为是不一致的

    对于invalid而言,在MESI协议中采取的是写失效(write invalidate)。

6、cache操作。

    MESI协议中,每个cache的控制器不仅知道自己的操作(local read和local write),每个核心的缓存控制器通过监听也知道其他CPU中cache的操作(remote read和remote write),今儿再确定自己cache中共享数据的状态是否需要调整。

    local read(LR):读本地cache中的数据;

    local write(LW):将数据写到本地cache;

    remote read(RR):其他核心发生read;

    remote write(RW):其他核心发生write;

7、状态转换和cache操作。

    如上文内容所述,MESI协议中cache line数据状态有4种,引起数据状态转换的CPU cache操作也有4种,因此要理解MESI协议,就要将这16种状态转换的情况讨论清楚。

    初始场景:在最初的时候,所有CPU中都没有数据,某一个CPU发生读操作,此时必然发生cache miss,数据从主存中读取到当前CPU的cache,状态为E(独占,只有当前CPU有数据,且和主存一致),此时如果有其他CPU也读取数据,则状态修改为S(共享,多个CPU之间拥有相同数据,并且和主存保持一致),如果其中某一个CPU发生数据修改,那么该CPU中数据状态修改为M(拥有最新数据,和主存不一致,但是以当前CPU中的为准),其他拥有该数据的核心通过缓存控制器监听到remote write行文,然后将自己拥有的数据的cache line状态修改为I(失效,和主存中的数据被认为不一致,数据不可用应该重新获取)。

(1)modify

    场景:当前CPU中数据的状态是modify,表示当前CPU中拥有最新数据,虽然主存中的数据和当前CPU中的数据不一致,但是以当前CPU中的数据为准;

    LR:此时如果发生local read,即当前CPU读数据,直接从cache中获取数据,拥有最新数据,因此状态不变;

    LW:直接修改本地cache数据,修改后也是当前CPU拥有最新数据,因此状态不变;

    RR:因为本地内存中有最新数据,当本地cache控制器监听到总线上有RR发生的时,必然是其他CPU发生了读主存的操作,此时为了保证一致性,当前CPU应该将数据写回主存,而随后的RR将会使得其他CPU和当前CPU拥有共同的数据,因此状态修改为S;

    RW:同RR,当cache控制器监听到总线发生RW,当前CPU会将数据写回主存,因为随后的RW将会导致主存的数据修改,因此状态修改成I;

(2)exclusive

    场景:当前CPU中的数据状态是exclusive,表示当前CPU独占数据(其他CPU没有数据),并且和主存的数据一致;

    LR:从本地cache中直接获取数据,状态不变;

    LW:修改本地cache中的数据,状态修改成M(因为其他CPU中并没有该数据,因此不存在共享问题,不需要通知其他CPU修改cache line的状态为I);

    RR:本地cache中有最新数据,当cache控制器监听到总线上发生RR的时候,必然是其他CPU发生了读取主存的操作,而RR操作不会导致数据修改,因此两个CPU中的数据和主存中的数据一致,此时cache line状态修改为S;

    RW:同RR,当cache控制器监听到总线发生RW,发生其他CPU将最新数据写回到主存,此时为了保证缓存一致性,当前CPU的数据状态修改为I;

(3)shared

    场景:当前CPU中的数据状态是shared,表示当前CPU和其他CPU共享数据,且数据在多个CPU之间一致、多个CPU之间的数据和主存一致;

    LR:直接从cache中读取数据,状态不变;

    LW:发生本地写,并不会将数据立即写回主存,而是在稍后的一个时间再写回主存,因此为了保证缓存一致性,当前CPU的cache line状态修改为M,并通知其他拥有该数据的CPU该数据失效,其他CPU将cache line状态修改为I;

    RR:状态不变,因为多个CPU中的数据和主存一致;

    RW:当监听到总线发生了RW,意味着其他CPU发生了写主存操作,此时本地cache中的数据既不是最新数据,和主存也不再一致,因此当前CPU的cache line状态修改为I;

(4)invalid

    场景:当前CPU中的数据状态是invalid,表示当前CPU中是脏数据,不可用,其他CPU可能有数据、也可能没有数据;

    LR:因为当前CPU的cache line数据不可用,因此会发生读内存,此时的情形如下。

        A. 如果其他CPU中无数据则状态修改为E;

        B. 如果其他CPU中有数据且状态为S或E则状态修改为S;

        C. 如果其他CPU中有数据且状态为M,那么其他CPU首先发生RW将M状态的数据写回主存并修改状态为S,随后当前CPU读取主存数据,也将状态修改为S;

    LW:因为当前CPU的cache line数据无效,因此发生LW会直接操作本地cache,此时的情形如下。

        A. 如果其他CPU中无数据,则将本地cache line的状态修改为M;

        B. 如果其他CPU中有数据且状态为S或E,则修改本地cache,通知其他CPU将数据修改为I,当前CPU中的cache line状态修改为M;

        C. 如果其他CPU中有数据且状态为M,则其他CPU首先将数据写回主存,并将状态修改为I,当前CPU中的cache line转台修改为M;

    RR:监听到总线发生RR操作,表示有其他CPU读取内存,和本地cache无关,状态不变;

    RW:监听到总线发生RW操作,表示有其他CPU写主存,和本地cache无关,状态不变;

6、 总结。

    MESI协议为了保证多个CPU cache中共享数据的一致性,定义了cache line的四种状态,而CPU对cache的4种操作可能会产生不一致状态,因此cache控制器监听到本地操作和远程操作的时候,需要对地址一致的cache line状态做出一定的修改,从而保证数据在多个cache之间流转的一致性。

 

##############################################################################

 四、缓存详解。

1、  存储层次结构。

由于两个不谋而合的因素如下:

l  硬件:由于不同存储技术的访问时间相差很大。速度较快的技术每个字节的成本要比速度较慢的技术高,而且容量小。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差距在增大

l  软件:一个编写良好的程序倾向于展示出良好的局部性。

聪明的人类想出了一种组织存储器系统的方法,叫做 存储器层次结构。

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摘自《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第二版》

图1

 

 

 

 

 

2、CACHE 缓存什么

CACHE缓存什么么?

不同的缓存都缓存着自己以为重要的东西,来看张图2

寄存器里面是寄存器有32位和64位(也就是4字节和8字节的)

         其中TLB 叫做:翻译后背缓冲器。

         MMU:存储管理单元(MemoryManagement Unit)

3、通用高速缓存存储器结构。

下图3,讲的非常明白

 

有效位指明这个行是否包含有意义的信息,还有t=m-(b+s), m=t+b+s.

标记位唯一地标识存储在这个高速缓存行中的块。

高速缓存大小,C=SXEXB

我想以上大家都能容易理解的。

 4、具体工作机制

如上图三所示,参数S和B将m个地址分为了三个字段。

n  其中s个组索引位是一个S个数组的索引。从第0组,第1组,。。到最后一组。组索引位告诉我们这个字必须放在哪个组中。OK。

n  标记位,则告诉我们在这个组的哪一行包含这个字(如果有,需要看有效位是否有效)

n  块偏移位给出了在B个字节的数据块中的字偏移。

我们可以知道对于m位的 内存地址,每个寻址对能对应于CACHE上的一个字节。

这里放入图4,关于高速缓存参数的小结,这些参数都非常容易理解。

 

 

(1)直接映射高速缓存

 

根据E(每个组的高速缓存行数)高速缓存被分为不同的类。每个组只有一行的高速缓存称为直接高速缓存(direct-mapped cache)高速缓存确定一个请求是否命中,然后抽取出请求的字的过程,分为三步:

组选择,行匹配,字抽取。

如下图5所示

 

这个例子非常好。如下图6-9

 

 

 

 

 A、直接映射问题。

直接映射高速缓存中通常会发生冲突不命中。即使程序有良好的空间局部性,而且我们的高速缓存中也有足够的空间来存放数据,但是每次引用还是会导致冲突不命中,这是因为这些块被映射到了同一个高速缓存组。这种抖动导致速度下降2或3倍并不稀奇。这对于更大、更现实的直接映射高速缓存来说,问题很真实。

 B、 组相联高速缓存。

直接映射高速缓存中冲突不命中造成的问题源于每个组只有一行这个限制。组相联高速缓存(set associative cache)放松了这条限制,每个组都保存有多于一个的高速缓存行。E>1 但是 E< E/B叫做E路组相联高速缓存。当E=C/B的时候,就是全相联高速缓存了。 组相联高速缓存中的行匹配比直接映射高速缓存中的更复杂,因为必须检查更多个行的标记位和有效位,以确定所请求的字是是否在集合中。

 

看如下图10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组中任何一行 都可以包含任何映射到这个组的存储器块。 所以高速缓存必须搜索组中的每一行,寻找一个有效的行,其标记与地址中的标记相匹配。

C、有关命中。

如果CPU请求的字不再组的任何一行中,那么就是缓存不命中,高速缓存必须从存储器中去取包含这个字的块。如下图11

 

        

 

 D、全相联高速缓存。

全相联高速缓存(fullyassociative cache)是由一个包含所有高速缓存行的组(即E=C/B)

如下图12

 

 

 

 

由于全相联,只有一个组,地址只被分为了一个标记和一个块偏移。如下

 

图13

 

 

 

 

 

全相联高速缓存中的行匹配和字选择与组相联高速缓存中的是一样的。区别主要是规模大小的问题。因为高速缓存电路必须并行的搜索许多相匹配的标记,构造一个又大又快的相联高速缓存很困难,而且很昂贵。所以,全相联高速缓存只适合走小的高速缓存,例如TLB,缓存页表项。

E、有关写。

关于读的操作非常简单。写的情况就复杂一些了。

如果更新了一个字节的拷贝之后,怎么更新低一层中的拷贝呢?最简单的方法是直写(write-through),就是将w的高速缓存块写回到紧接着的低一层中。虽然简单,但是直写的缺点是每次写都会引起总线流量。另一种是写回(write-back),尽可能的推迟存储器更新,只有当替换算法要驱逐更新过的块时,才把它写到紧接着的第一层中。写回能显著地减少总线流量,但是它的缺点是增加了复杂性。高速缓存必须为每个高速缓存行维护一个额外的修改位,表明这个高速缓存块是否被修改过。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处理写不命中。一种方法称为写分配(write-allocate),加载相应的低一层的块到高速缓存中,然后更新这个高速缓存块。写分配视图利用写的空间局部性,但是缺点是每次不命中都会导致一个块从低一层传送到高速缓存。另一种方法,称为非写分配(not-write-allocate),避开高速缓存,直接把这个字写到低一层中。直写高速缓存通常是非写分配的。写回高速缓存通常是写分配的。

F、实际高速缓存剖析。

现代处理的高速缓存即保存指令的高速缓存,又保存数据的高速缓存。称为统一的高速缓存。其中指令高速缓存是制度的,比较简单。

图14i7的

 

I7高速缓存层次结构的特性如下图15

5、 对性能影响。

 优化高速缓存的成本和性能的折中是一项很精细的工作,需要在现实的基准程序代码上进行大量的模拟。 相联度的优点是降低了高速缓存由于冲突不命中出现抖动的可能性。较高的相联度造成较高的成本,而且很难使速度变快。每一行需要更多的标记位,每一行需要额外的LRU状态为和额外的控制逻辑。也会增加命中时间。相联度的选择最终编程了命中时间和不命中出发之间的折中。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igoodful/p/9493156.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课后作业-阅读任务-阅读提问-2
查看>>
面向对象设计中private,public,protected的访问控制原则及静态代码块的初始化顺序...
查看>>
fat32转ntfs ,Win7系统提示对于目标文件系统文件过大解决教程
查看>>
Awesome Adb——一份超全超详细的 ADB 用法大全
查看>>
shell cat 合并文件,合并数据库sql文件
查看>>
Android 将drawable下的图片转换成bitmap、Drawable
查看>>
介绍Win7 win8 上Java环境的配置
查看>>
Linux设置环境变量的方法
查看>>
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方案
查看>>
利用pca分析fmri的生理噪声
查看>>
div水平居中且垂直居中
查看>>
epoll使用具体解释(精髓)
查看>>
AndroidArchitecture
查看>>
安装Endnote X6,但Word插件显示的总是Endnote Web"解决办法
查看>>
python全栈 计算机硬件管理 —— 硬件
查看>>
大数据学习
查看>>
简单工厂模式
查看>>
Delphi7编译的程序自动中Win32.Induc.a病毒的解决办法
查看>>
Objective-C 【关于导入类(@class 和 #import的区别)】
查看>>
倍福TwinCAT(贝福Beckhoff)常见问题(FAQ)-点击运行按钮进入到运行状态报错Error starting TwinCAT System怎么办 AdsWarning1823怎么办...
查看>>